木葉盞又稱“樹葉盞”,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茶盞,在茶盞里面有一片栩栩如生的葉子而出名。相傳是古代江西吉州燒制建盞時一片樹葉掉落到盞內,工人沒有注意到就直接放入窯內燒制了,開窯后就出現了神奇的一幕,杯子里面的樹葉被燒進了釉內,并且栩栩如生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因此木葉盞也是吉州窯傳統制瓷技藝的代表性作品。
工人們經過歷代推敲打磨,終于形成了體系精微、巧奪天工的木葉盞制作工藝,然而其核心技藝高度依賴“眼傳手授”的經驗積累,傳授后人難度極大。為突破這一傳承瓶頸,現代虛擬仿真技術應運而生——通過精準復刻施釉厚薄、貼葉角度、窯火變幻等關鍵環節,將匠人千百年沉淀的“手上功夫”轉化為可量化、可交互、可迭代的數字化實驗,使這項瀕危的非遺技藝得以永續傳承。
“木葉盞制作工藝虛擬仿真實驗”是一種基于先進數字化技術(如高精度3D建模、動態物理引擎、沉浸式VR/AR交互)構建的實驗教學工具。它以宋代吉州窯特色陶瓷——木葉盞為對象,全方位模擬其選葉處理、施釉貼葉、高溫燒制等復雜工藝環節。該工具通過可視化呈現微觀反應(如釉料熔融流動、葉脈碳化顯影)和沉浸式操作體驗(如虛擬施釉力度控制、葉片角度調整),不僅有效規避了真實實訓中的材料損耗、時間冗長及場地設備限制等難題,更旨在突破傳統“口傳心授”模式的局限,為學習者提供可量化分析、可重復試錯的交互平臺,最終實現對這項瀕危非遺技藝的高效習得與創新傳承。
本實驗借助虛擬仿真技術,以木葉盞為教學切入點,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教授傳統制瓷技藝,學習傳統文化內涵。通過仿真技術真實還原全工藝流程,在pc端即可完成木葉盞制作工藝的學習,反復觀看操作流程、反復練習,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的地域限制,降低操作成本和風險,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動手操作,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
1. 加深對木葉盞燒制工藝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工藝要求。
2. 以木葉盞為例,使學生在對木葉盞的學習和掌握中,通過類比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實現對陶瓷文化、陶瓷燒制原理、以及其他陶瓷制作工藝的了解和掌握。
3. 使學生具有規范化的實驗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最大程度降低陶瓷制作時操作中的能源消耗和資源浪費。
木葉盞制作工藝虛擬仿真實驗包含3項功能:教學實操、綜合考核、實驗評估報告。
實驗由三維動畫演示交互過程,支持多用戶同時登陸學習。
支持木葉盞制作工藝學習。
支持在線考核木葉盞制作工藝。
支持生成實驗評估報告并保存至本地。
在“木葉盞制作工藝虛擬仿真實驗”主界面點擊“教學實操”功能,進入教學實操界面。
教學實操包括實驗操作提示(步驟提示、文本說明)和工具認知、原料認知、傳統文化認知等陶瓷知識學習,使學生清楚認知實驗流程和相關知識點以及文化內涵。
泥料認知:點擊桌子上的泥料,查看泥料信息,了解不同泥料特征;
泥柸選擇:點擊桌子上的泥料選擇合適的泥料,進行柸體制作,點擊高亮的泥料進行選擇。(選擇泥料后)選擇合適的拍打位置(選擇合適的拍打位型有利于坯泥成最佳的拍打位置一般為坯泥的中心位置)側邊、中心;
拉柸:點擊拉柸機開關,打開拉柸機,將泥料拍打成為圓柱狀;
選擇柸形:請點擊架子上的壞型選擇要完成的壞型,點擊高亮坯型進行選擇;
拉柸成形:拉坯成型已完成,請點擊拉坯機開關,關閉拉坯機;
取柸:請點擊毛坯,取下毛坯查看毛坯(觀察毛坯形狀是否完整,坯體紋理是否正常);
晾柸:選擇晾柸時間(選擇合適的晾坯時間,有有利于坯體的成型,最最佳的晾坯時間一般為2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隨著時間推移陶泥干燥過程中坯體顏色會慢慢變淡,半干狀態最適宜進行下一步利坯工序此時坯體有一定硬度,碰觸不變形,不黏手,陶泥干燥過程中坯體顏色會慢慢變得更白,徹底干透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利坯工序);
工具選擇:晾坯完成,接下來進行修坯環節,請先選擇修坯工具,放入工具箱;補水筆:用于粘合鹿皮墊前打濕拉坯機,修坯刀:用于坯體底部和外部多余材質的修理,環形修坯刀:用于坯體內部和坯體蓋沿的修理;
粘合鹿皮墊:請打開工具箱,選擇補水筆濕潤拉坯臺,并粘合鹿皮墊;
放置毛柸:請點擊架子上的毛坯,將毛坯倒立放置到拉坯機上;
修底部:請點擊拉坯機開關,打開拉坯機并選擇合適的轉速(選擇合適的轉速,有利于坯體底部的修理,最佳的速度一般為中速)低速、中速、高速;請打開工具箱,選擇利坯刀修理毛坯底部;
修外部:請打開工具箱,選擇利坯刀修理毛坯外部;
放置石膏利柸桶:外部修理已完成,請關閉拉坯機,放置石膏利坯桶;請點擊左側工具臺上的石膏利坯桶,放置到拉坯機上;利坯桶沒有放置到拉坯臺中心位置,請點擊利坯桶,將利坯桶放置到拉坯臺中心位置;利坯桶放置完成,請點擊坯體將坯體放置到利坯桶上;
修內部:請點擊拉坯機開關,打開拉坯機并選擇合適的轉速(選擇合適的轉速有利于坯體內部的修理,最佳的速度一般為中速)低速、中速、高速;請打開工具箱,選擇環形修坯刀修理坯體內部;
修盞沿:請打開工具箱,選擇環形修坯刀修理坯體蓋沿;毛坯修理完成,請點擊拉坯機開關,關閉拉坯機;
柸體干燥:請點擊毛坯,將毛坯放置到架子上進行干燥;請選擇坯體干燥時間(選擇合適的風干時間,有利于坯體的成型,最佳的風干時間一般為2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坯體干燥完成,接下來進入低溫素燒。
柸體篩選:將鼠標移動到坯體上查看坯體信息,選擇合適的坯體(選擇合適的坯體進行素燒前應先查看坯體的相關情況,最佳的材質為光滑沒有破音);
裝窯(電窯):請點擊打開素燒爐,將坯體裝入素燒爐(素燒需要馬腳和硼板,堆疊4-6層為宜);柸體裝入完畢,關閉素燒爐;請點擊素燒爐設定素燒溫度(選擇合適的素燒溫度,有利于坯體的成型,溫度選擇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素燒效果,最佳的素燒溫度為800℃)1200℃、800℃、300℃;
啟動窯爐:請點擊素燒爐開關,開啟素燒爐燒制坯體;
素燒過程:觀察素燒爐判斷燒制情況;
關閉窯爐:燒制完成,請點擊素燒爐開關關閉素燒爐;
自然降溫:請等待素燒爐內溫度降到室溫;
開窯:素燒已完成,請點擊打開素燒爐,取出坯體放到晾坯架上。
制備色彩:
1.將制備色料的各原料過60目篩網,混合均勻(請老師提供1.色料可用照片2.過網篩照片3.混合均勻后照片,如果此工藝過程中有更多的交代事項,最好一并提供);
2.后在1240°C煅燒,煅燒時間為1-2h,使色料性質穩定(請老師提供過程中的素材照片,如果此工藝過程中有更多的交代事項,最好一并提供);
3.然后水洗出去可溶性物質,最后粉碎過300目篩網,制得(請老師提供1.水洗過程照片或視頻2.粉碎過程照片或視頻3.色料成品照片,如果)此工藝過程中有更多的交代事項,最好一并提供。
制備熔塊:
1.將制備熔塊的各原料混合后研磨均勻(請老師提供1.熔塊照片2.混合過程照片或視頻3.研磨均勻后照片,如果此工藝過程中有更多的交代事項,最好一并提供);
2.然后在780℃下加熱1-2h。(請老師提供過程中的素材照片,如果此工藝過程中有更多的交代事項,最好一并提供);
3.高溫熔融后,快速淬冷制得(請老師提供過程中的素材照片,如果此工藝過程中有更多的交代事項,最好一并提供);
制備釉料:
1.將各原料和誰按照1:0.7的比重,放入球磨機{請老師提供球磨機素材,如果此工藝過程中有更多的交代事項,最好一并提供};
2.剛玉球不可以超過研磨罐容積的二分之一,剛玉球直徑不超過1cm,球磨時間約30min,球磨機轉速為90r/min,保證秋末顆粒可以通過目數為120目的篩網,制備完成(請老師提供過程中的素材照片或視頻,如果此工藝過程中有更多的交代事項,最好一并提供)。
夾持柸體:請點擊上釉夾,加持坯體;
粘釉:請點擊上釉夾,將坯體浸入釉料桶沾釉;
晾柸:請點擊上釉夾,取出坯體,并將坯體放置到晾坯架上晾干;
擦底:晾坯完成,請點擊坯體并倒立放置到拉坯機上;請點擊拉坯機開關,進行海綿擦底;擦拭完成,請點擊拉坯機開關,關閉拉坯機;請點擊坯體并觀察;點擊柸體并觀察。
葉片選擇:請選擇合適的葉子;
葉片清洗:請將葉片清洗干凈(葉片展平放入烘干箱,調節烤箱溫度和時間,選定不同的溫度和時間會有對應葉片烤糊和損壞的結果,葉片應該上下整齊疊壓擺放,葉片以每層3-4片為宜,葉片上方放置專用吸水板壓平,時間注意每三分鐘觀察葉片烤制情況,根據葉片狀態控制結束時間點);
葉片烘干脫水:點擊烘干機開關,打開烘干機;選擇合適的壓板(選擇合適的壓板有利于葉子水分的蒸發,選擇玻璃板可能會在烘干過程中發生破裂,選擇不透氣的陶板會導致葉片中的水分不能徹底蒸發,最佳的壓板為粗糙透氣的陶板);點擊葉片,將葉片放入烘干機進行烘干脫水;葉片放入完畢,請點擊閥門,關閉烘干機;點擊烘干機控制板,設置烘干溫度和時長(選擇合適的烘干溫度以及時間,有利于葉子中水分的完全蒸發,最佳的溫度時長為200℃C5min)300℃ 6min、200℃ 5min、100℃ 4min;參數設置完畢,請開啟烘干機進行烘干(葉片展平放入烘干箱,調節烤箱溫度和時間,選定不同的溫度和時間會有對應葉片烤糊和損壞的結果,葉片應該上下整齊疊壓擺放,葉片以每層3-4片為宜,葉片上方放置專用吸水板壓平,時間注意每三分鐘觀察葉片烤制情況,根據葉片狀態控制結束時間點);正在進行烘干;請查看葉片烘干情況;關閉烘干機;點擊閥門,打開烘干機;點擊葉片,取出葉片;點擊葉片查看葉片烘干情況;
裝入匣內:點擊窯爐,開啟窯爐;將完成的坯體和葉子裝入匣體;
裝入窯爐:將完成的坯體和葉子裝入匣體;裝入完成,請將匣體裝入窯爐,關閉窯爐。
安全檢查:選擇合適的窯爐(選擇合適的窯爐柴窯和氣窯也是可供選擇的窯爐之一但最佳的窯爐為電窯爐);使用窯爐前請先進行安全檢查(可用手掌再離窯爐門微開40-60cm的安全距離感受是否干燥);
排自由水階段:窯爐進入排自由水階段;
排結構水階段:窯爐進入排結構水階段;
設置溫度階段:點擊窯爐設置窯爐燒成溫度(選擇合適的燒成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導致出現次品盞,最佳的燒成溫度為1235℃)1335℃、1235℃、1135℃;點擊窯爐設置窯爐開窯溫度(選擇合適的開窯溫度,最佳的開窯溫度為150℃)350℃、250℃、150℃;點擊窯爐設置窯爐燒成時間(選擇合適的燒成時間,最佳的燒成時間為10h)13h、10h、7h;
高溫燒制階段:窯爐正在進行高溫燒制,請等待;
降溫階段:燒制完成,窯爐正在進行降溫,請等待。
開窯:點擊窯爐進行開窯操作;請取出蓋體,并點擊蓋體查看燒成情況進行分類(該步驟對成品蓋進行分類,葉子完整且顏色鮮艷為精品葉子不完整或者葉子顏色灰白則為次品)。
在模擬過程中,操作者會面臨多次“選擇題”,如“窯爐選擇”時,操作者可根據提示,選擇本次實驗模擬所需“窯爐”,如選擇錯誤,將無法進行下一步,并會彈出提示“選擇錯誤”,當用戶選擇正確的“窯爐”時,則會按照步驟,進行下一步模擬操作練習。
可重復點擊學習,可任意跳轉步驟學習。
在“木葉盞制作工藝虛擬仿真實驗”主界面點擊“綜合考核”功能,進入綜合考核界面。
綜合考核包括交互實驗操作和知識點考核兩部分,檢驗學生對實驗操作和知識的掌握程度。
操作者根據“教學實操”功能中學習到的工藝流程進行木葉盞制作工藝自主考核(包含獲取柸體、低溫素燒、制備釉漿、施釉、裝飾木葉、電窯爐燒制、成品展示),場景中無操作提示,無步驟提示,每一步操作均設置相應分值,操作正確得分,操作失誤則扣分,滿分為100分,實驗結束后,會統計操作者得分(實驗評估報告顯示),并指出操作扣分原因(方便操作者查看并反思學習)。
實驗結束后,系統生成實驗總分,實驗報告,支持保存實驗報告至本地電腦。